產后盆底修復
根據統計分析,我國女性有一半的人生完寶寶后就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如果不了解產后盆底修復的原因,及時的保養修復,最終導致病變,那么婦科疾病就會找上門來?!酒諓鬯帢I-盆底肌肉康復器-鍛煉陰道肌肉-提高盆底肌肉收縮能力】
女性的盆底主要是由肌肉和筋膜組成的。盆底就像吊床一樣,在會陰肛門處托起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器官,維持我們的排尿動作、排便等多項生理功能。然而,正常人在妊娠、分娩的過程中,盆底肌肉又進一步受到胎兒的擠壓和撕扯,不可避免地對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礙。也就是說肌肉的彈性變差了,彈力不足了,盆腔內的器官無法固定在正常位置,從而出現相應功能障礙,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臟器脫垂等。
盆底損傷輕者表現為陰道松弛、性生活不滿意或小腹墜脹、尿頻、便秘等不適,重者可出現尿失禁、子宮脫垂、膀胱脫垂、直腸脫垂等疾病,造成難以言狀的痛苦,甚至造成家庭不和諧。另外,肥胖、慢性咳嗽、便秘、雌激素下降、泌尿生殖感染等也是導致盆底功能障礙的高危因素。
女性可以通過盆底修復,能使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等關鍵部位的彈性變好了,使各個器官固定到了正常的位置,就能使各方面的功能順暢。
產后盆底疾病癥狀
每個產后的媽媽都或多或少有盆底疾病,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產后盆底修復的癥狀表現為盆腔器官脫垂和壓力性尿失禁等一系列盆低損傷與缺陷,因此做盆地康復很重要。
產后盆底疾病的癥狀:
1、盆底肌力減弱。如無法對抗阻力、收縮持續時間≤3秒(檢測盆底肌力評級≤3級)。
2、產后出現尿失禁或者尿失禁在產后持續存在。
3、產后出現盆腔臟器脫垂,如盆底肌檢測系統評分1期或以上,尤其是伴陰道前后壁膨出。
4、陰道松弛、陰道痙攣、性生活不滿意者。
5、反復陰道炎,尿路感染患者非急性期。
6、產褥期癥狀(腰背痛、腹痛、尿瀦留、乳漲、恥骨聯合分離等)。
7、全身運動系統肌肉功能障礙。
8、下肢水腫、靜脈和淋巴回流障礙。
9、術后疤痕疼痛。
產后盆底修復治療
分娩過程中,由于盆底組織過度擴張,彈性減弱,甚至很多纖維還會發生斷裂。所以,產后要堅持做一些有助于盆底組織康復的運動,已幫助盆底組織恢復。
1、盆底操
具體做法是有意識地收縮陰道,因為初學者很難體會陰道收縮的力度,因此可以在排尿時收縮盆底,如尿流在收縮時終止,而放松時繼續排出,就表示是正確的肌群收縮。在收縮盆底肌群的同時,要盡量避免其他肌肉,如大腿、背部和腹部肌肉的收縮。
訓練的強度和時間可以逐漸增加,開始每次收縮尿道、肛門和會陰5~10秒后放松,間隔5~10秒重復上述動作,連續5分鐘,每日兩次。以后逐漸增加訓練量。
2、產后操
就是通過增強盆底、腹部、腿部等部位的肌肉,促進盆腔及腹腔器官恢復,幫助新媽咪遠離分娩后遺癥。產后操的2個階段:
第一階段:產后3天-3個月
盆底肌肉訓練、腹肌運動、腿部肌肉運動、胸部運動等。最好在床上完成。
第二階段:產后3個月-6個月
進行全身肌肉力量的恢復訓練,并加強腹部和盆底肌肉鍛煉。
呼吸運動目的:通過腹式呼吸運動腹部,增強腹肌,活動內臟。
動作要領:
(1)仰臥位,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
(2)深吸氣使腹壁下陷,內臟牽引向上,然后呼氣。重復數次。
3、提肛法
即有意識地對以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進行自主性收縮,以加強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具體做法是反復做縮緊肛門陰道的動作,每次收緊不少于3秒后放松,連續做15-30分鐘,或每日做150-200次,4-6周患者有改善,3個月有明顯效果。而對于重度盆底功能障礙者,則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電刺激治療或者相關的手術治療。
4、運動法
產后媽媽可以通過一些鍛煉,如屏住小便、提肛運動、收縮運動或其它運動來加強彈性的恢復,促進陰道緊實。經過這些日常的鍛煉,可以大大改善盆腔肌肉的張力和陰道周圍肌肉,幫助陰道彈性的恢復,對性生活有所幫助。除了恢復性的鍛煉,產后媽媽還應該保證攝入必需的營養,保證肌肉的恢復。
產后盆底修復護理
多數的媽媽對于自己產后身材的恢復十分重視,但對于由懷孕和分娩引起的可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健康的盆底功能損傷問題和產后盆底修復的護理卻知之甚少。
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妊娠期激素的變化,還有妊娠期隨著子宮內胎兒及其附屬物的增大,重力作用,對女性的盆底功能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而受生育、疾病、衰老等因素的影響,30歲以上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率高達40%~50%。
媽媽在分娩后如果不做任何治療,隨著年齡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韌帶變得松弛,癥狀會越來越嚴重,到了中老年后,很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壓力性尿失禁,有的甚至發展到子宮及盆腔臟器脫垂。
產后42天是盆底修復最佳時機,這一階段的媽媽進行常規盆底肌肉訓練,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彈性,使盆底功能恢復正常,并增強陰道緊縮度,提高性生活質量,同時有利于預防、治療尿失禁、子宮及盆腔臟器脫垂等盆底障礙性疾病的發生。生物反饋治療是近年來國內引進的有效防治及治療手段。